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方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至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方法,使人体气血通畅。当阳气最盛的时候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新陈代谢,加快驱散体内寒邪的最佳时机。
艾灸的作用
艾灸补充的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
三伏灸的适用范围
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证,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少乳等。灸之可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
2、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证。灸之能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3、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阴挺及寒厥等。灸之可温阳补虚,回阳固脱。
4、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灸之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5、外科疮疡初起,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证,疖肿未化脓者,疮疡溃久不愈者。灸之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促进愈合,生肌长肉。
6、气逆上冲的病证,如脚气冲心、肝阳上升等。灸之可平肝降逆,引气下行
7丶修心养性,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胆小,计较,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消失。
我院现正开展艾灸疗法,其中有艾条灸法、隔姜灸、隔蒜灸、督灸等,希望广大人民在此时节抓住机会……
年伏灸时间表
初伏灸:年07月17日-07月26日
中伏灸:年07月27日-08月15日
末伏灸:年08月16日-08月25日
伏后灸:年08月26日-09月05日
其中建议初伏、中伏、末伏各灸三次,若想加强疗效建议伏后再灸三次。
赵锡平(主任):
石婷婷(医生):
朱永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