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2.腰阳关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3.命门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4.至阳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①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病证;②胸胁支满,咳嗽,气喘;③腰背疼痛,脊强。
5.身柱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①身热、头痛、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癫狂、小儿风痫、惊厥、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③腰脊强痛;④疔疮发背。
6.大椎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痤疮。
7.哑门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①暴喑,舌强不语;②癫狂病、癔症等神志病证;③头痛,颈项强痛。
8.风府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①中风、癫狂痫、癔症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证;②眩晕,头痛,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为患病证。
9.百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①痴呆、中风、失语、瘛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等;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③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10.上星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①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等头面部病证;②热病,疟疾;③癫狂。
11.素髎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①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②鼻塞、流涕、鼻渊、鼻衄等鼻病。
12.水沟
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症、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④闪挫腰痛;⑤风水面肿。
13.印堂
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任脉任脉、腧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建里、中脘、上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12穴)
1经脉循行
体表循行:起于小腹内→前后阴之间会阴穴→腹胸颈前正中→止于颏唇沟中点的承浆穴。体内分布:与生殖器、唇、目有联系。
2主治概要
1.脏腑病腹部、胸部相关内脏病。2.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遗尿等。3.颈及面口病瘿气,梅核气,咽喉肿痛,暴喑,口歪,齿痛等。4.神志病癫痫,失眠等。5.虚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虚脱等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中极膀胱之募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止、带下等妇科病证。
2.关元小肠之募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⑦保健灸常用穴。
3.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等泌尿系病证;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⑥保健灸常用穴。
4.神阙
在脐区,脐中央。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证;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④保健灸常用穴。
5.下脘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①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完谷不化、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痞块。
6.建里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①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脾胃病证;②水肿。
7.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疾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③癫狂痫、脏躁、失眠等神志病证;④哮喘。
8.上脘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①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胃腑病证;②癫痫、不寐等神志病;③黄疸。
9.膻中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②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10.天突在颈前区,胸骨上窝正中央,前正中线上。①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等肺系病证;②瘿气、梅核气、噎膈等气机不畅病证。
11.廉泉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喉痹等咽喉口舌病证。
12.承浆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①口喎、齿龈肿痛、流涎、面肿等口面部病证;②暴喑;③癫痫。
奇穴1.四神聪在头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穴。①头痛,眩晕;②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③目疾。
2.太阳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面痛。
3.金津、玉液在口腔内,舌下系带的静脉上。左侧为金津,右侧为玉液。①口疮,舌强,舌肿,失语;②呕吐,消渴。
4.牵正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①口㖞,口疮;②牙痛。
5.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①失眠,头痛,眩晕;②心悸;③癫狂。、
6.三角灸在下腹部,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取穴。①疝气,奔豚,腹痛;②不孕症。
7.定喘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①哮喘,咳嗽;②落枕,肩背痛,上肢疾患。
8.夹脊在脊柱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9.胃脘下俞在脊柱区,横平第8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①消渴;②胃痛,腹痛,胸胁痛。
10.腰眼在腰区,横平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约3.5寸凹陷中。①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③虚劳。
11.腰痛点在手背,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腕背侧横纹远端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手2穴。急性腰扭伤。
12.八邪在手背,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①手背肿痛,手指麻木;②烦热,目痛;③毒蛇咬伤。
13.四缝在手指,第2~5指掌面的近侧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4穴。①小儿疳积;②百日咳。
14.十宣在手指,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15.外劳宫在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凹陷中。①落枕,手臂肿痛;②脐风。
16.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为内膝眼,在外侧的称为外膝眼。①膝痛,腿痛;②脚气。
17.胆囊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①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胆腑病证;②下肢痿痹。
复习了这么久啦,学习效果怎么样呀,快来每日一“炼”打卡检验一下吧!每周都会有6名学员获赠经典中医书籍一本!点我点我点我!进入小程序做题打卡,赢取书籍!
向“袋鼠医学”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白点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