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越来越近了…
不少在外的红安游子
已经踏上回家的归途
回家乡过年!
家,永远是游子在外拼搏的动力,
在外打拼了一年,
过年回到家中和爸爸聊聊天,
尝尝妈妈做的饭菜,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才叫年。
记得小时候
小编最期待的就是过年!
除了可以去买好多好看的新衣服,
买很多好吃的零食
最重要是还可以拿红包.....
回忆小时候的过年
想起都觉得happy!
跟现在所谓的过年
完全是两回事
慢慢开始产生一种感觉
红安的过年,年味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小的时候
“过年”=“热闹”
记忆中
越近过年就越忙
在红安农村,一进入腊月
就开始忙活了~
进了腊月,红安乡下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红安人叫“杀年猪”,也称“发财猪”。
“管它有钱没钱,先杀个肥猪好过年!”杀年猪,是红安人过年的“必杀技”。过年前,红安人都会宰头猪,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热闹闹的杀猪饭,亲朋好友围坐在丰盛美食桌前分享快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带来的不只是热火朝天的年味,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小时候,寒假在家没事做,过年看杀猪就成了很多红安人童年时期的生活乐趣之一。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这支要过年的童谣,让我的脑海又浮现当年外公外婆打年豆腐的情景。
打豆腐的程序和细节记忆中已不连贯了,做豆腐的工具叫什么名字也记不清,而厨房里缭绕的蒸汽和炊烟,弥漫的豆香和喜悦,印象却很深。
然而,打年豆腐的情景在红安乡下已经少见,如今的豆腐再也不是以前的味道。
以前的红安乡村,一到了立冬时家家户户都会用自己家里打割上来的新糯米,酿一缸甜酒,留作过年招待客人,这酒便是我们常说的“年酒”。
ye腊肉是红安人的特色食品。人们每年宰年猪时,便将鲜肉放腌缸里,腌制数天后取出来,再用柏香枝烟熏后,挂于火塘顶部的炕架上。
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平日里是难以吃上这种家乡美味的,每年只有等到年终岁末,搭上回家的班车,才能在家乡闻见空气中弥漫着的腊肉香味,这是父母和亲人为了庆祝游子归家,一家团圆而早早准备的家乡美味,只有这故乡的美味到了舌尖,才能彻底解了游子思乡情。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在通城称之为“扫阳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过新年,一切都是崭新的、干干净净的、亮亮丽丽的,这是红安人多年来保持的传统习俗。
搞定完上面那些,就开始置办年货了,年味也就越来愈近了
万事俱备,到了年三十中午开始就各家各户贴窗花、对联了
到了年三十晚
通常都是一家人在爷爷、奶奶家里吃年饭
都是自家人一早就去街上市场买菜和买年货
专门吃剩下一些饭菜,寓意年年有余!
最后还会来一碗汤丸做糖水,寓意团团圆圆!
以前过年的时候
我们还会烧炮仗、玩沙炮、烧烟花、擦炮
年初一开年
会一家人着新衣齐齐整整出行(拜年)
走遍整个村去跟长辈问声新年好
年初二我们会去外公外婆家
最开心不过了
因为可以拿好多好多的红包
吃完饭还可以
烧烟花
总之从年廿八开始到年初七
红安人的过年气氛都如此热闹
周围都是贺年歌、鞭炮声、祝福声
这种热闹的气氛
似乎在早几年前开始慢慢变淡
现在过年?
“过年”=“冷清”
早几年开始慢慢发现
没人打年豆腐了
没人酿甜(米)酒了
少有人杀年猪了
...
多数人都是买!买!买
一切吃的都是买来的
红安人已经不再单调
的吃猪、鸭、鸡肉
现在过年条件好的
都是羊肉、牛肉、狗肉
各种你想象不到的肉....
放烟花鞭炮因为安全的关系
在县城已经慢慢在禁止了
在县城过年就会慢慢越来越清静了
以前过年都是几家人相约去拜年
现在拜年大家都懒得去了
都窝在家里打牌
(本文根据大悟V讯改编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红安幸福计划是唯一一家由政府主导从事婚姻介绍、同城交友、劳务家政、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的一个幸福平台。市委常委、县委书记余学武深情的对幸福计划的工作人员说:“一定要建立好这个平台,为红安人谋福利。”红安幸福计划采取线上互动,线下一对一交流的形式,解决单身人士婚恋问题。立足红安,打造一个全新的乡镇婚介服务连锁店;辐射周边,初步形成县市地域婚介连锁网络。同时收集整理本地就业情况,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帮助红安人就业创业,服务红安经济社会发展;疏导和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