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针灸艾灸葫芦灸谈灸法的应用范围

提起艾灸,很多对此不是很熟悉的人便会认为是针灸,或是针灸里的一个分支,其实不然。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平时所说之艾灸就是灸法,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在民间流传着“多年恶疾,艾灸除之”的说法,意思是艾灸对医治陈旧性恶疾有出人意料的作用。《外台秘要》十四卷中记载:“是以御风邪以汤剂、针灸、蒸熨,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其能,针,药,汤,散皆所不及者,艾为最要。”所谓“针所不为,艾之所宜”所讲的即是其间的道理。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是借助艾条所产生的药力和热力,通过刺激一定的穴位及有关部位,激发调节经络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输送气血的作用,进而调整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使人体的病理变化恢复为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灸疗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治疗外在体表的病症,也可治疗内在脏腑的病症;既可治疗很多慢性病,又能治疗一些急症危证。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经验,归纳起来灸法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古人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也可保百年寿矣”的防病保健经验。近些年经研究证实,灸疗可作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有医家应用灸法预防麻疹、流感、腮腺炎等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报道,在日本一些地方,把灸足三里作为主要健身术,并有“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旅行”之说。现代日本针灸医生田代文志提倡婴儿期早灸身柱穴,以促进生长发育;少年期灸风门穴,以御肺系之疾;青少年期灸三阴交,以免生殖、泌尿系统之患;而立之后灸足三里,以固后天之本,预防百病诸疾;老年加灸曲池,可获明目、降压、预防中风之效。

2:具有抗癌及辅助治疗癌症的作用

根据艾灸具有调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许多人应用艾灸治疗癌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有报道,在癌症治疗中,注射环磷酰胺导致白细胞降低时,艾灸大椎可增加包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最为明显,从而提示艾灸可能有对抗环磷酰胺抑制造血功能的作用,具有减轻使用环磷酰胺所致的虚损症状。研究者认为,艾灸的这一作用,提高了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增强了防病能力,改善了包括骨髓在内的微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并从人的整体上给以调整和改善。

3:有抗菌、消炎、消毒的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用艾条灸、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结膜炎、骨髓炎、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外科炎症,治疗疔肿痈疽,治疗急性胃肠炎、菌痢等都十分有效。实验研究也证明,在局部艾熏不同时间,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灸疗常用于治疗外科疮伤初期,如各种疖肿未化脓者、疮痈未溃者、结核初起者等,灸之可消淤散结,拔毒泄热。

4:能预防脑血栓的发作

老年人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预防中风。艾灸之所以能预防脑血栓发生,是因为灸后有改善微循环,对血液凝聚的作用有良性调整作用,故有预防脑血栓发生的功效。

5:能防治中风偏瘫

艾灸能改善机体微循环,并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故对中风偏瘫有一定效果。临床实验证实,灸百会可起到扩张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促进病人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加上艾灸的温热利脉功效,这可能就是艾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原因所在。

6: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实践证明,对恼怒、焦虑、紧张等情绪引起的高血压,灸脚底涌泉穴,能镇逆下气,引气下行,以镇静降逆,降低血压。有研究还发现,采用温针灸石门穴后,血压偏高者可使之下降,血压偏低者可使其上升;提示艾灸有调节血压,使之趋向正常的作用。

7: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有特效

由于艾叶的药性是生温、熟热,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因此,灸法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的作用。所以,对于经脉受寒引起的风寒湿痹,肢节疼痛,拘挛麻木,以及痛经、经闭、因寒所致寒疝腹痛等,都有较好疗效。

8: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

灸法对神经功能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功能低下、衰弱或麻痹的神经得以兴奋,也可使由于过敏、寒冷等刺激而引起的疼痛、痉挛的神经得以镇静。所以,灸疗不仅对神经痛、头痛、胃痉挛等有良效,而且对神经麻痹、偏瘫等也有疗效。

9:既可活血化瘀,又有止血之功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管扩张,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同时,艾灸还可使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增强机体的止血功能。故艾灸法,药物敷灸法对痔疮出血、鼻出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等出血行疾病均有良效。

10:能调节胃肠功能,治疗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实践中发现,艾灸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既可治疗腹泻,又能治疗便秘,还对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疗效。特别对因胃部受寒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等疾病疗效更佳。

11:有减肥的妙用

研究证明,灸疗减肥是通过艾灸某些穴位及肥胖部位,调节代谢系统及神经体液系统,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12:具有疏风解表之功

艾灸有关穴位,能温煦肌肤,疏散风寒,发汗解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如感受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痰喘、恶寒、发热等症。

13:具有温阳补气,回阳固脱之功

灸疗具有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的功效,临床对阳气虚脱而出现的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阳气虚脱之症,可急灸之。也可用于气虚不固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日久不愈等,灸之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增强韧带功能,提升下垂脏器。

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所防治的疾病,可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的多种急、慢性病。

一种将艾灸、远红外、磁疗三种疗法集合在一个葫芦体内的葫芦艾灸复合装置,使每一次治疗都能形成综合疗效。

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广泛用于医疗和康复治疗领域。艾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主要是近红外线,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到“治疗”作用。

远红外线随温度升高会释放更多能量,能迅速地被人体吸收形成热反应,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

磁场产生能量推动人体循环系统,可使经络系统、循环系统有序化。磁疗就是利用人体的生物磁效应来调整和恢复体内各种不平衡或不正常机能,让身体内部产生特殊能量,使人体进入高水平机能“平衡”状态。

三种疗法叠加产生“治疗-复活-平衡”之功效,使每一次治疗都能形成综合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td/4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