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岳美中医案集》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中提到,当结石形态较完整,体积不过大(如直径在0.5厘米上下),且位于肾盂肾盏者,中药治疗取效的机会较多,对有自行排出之可能者,中药治疗能加速其排出的过程。
本案患者结石位于左肾上盏大小约3*5mm,有自行排出的可能,但患者尿血、疲倦症状明显,时伴明显的腰痛,通过中药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其精神状态、消除尿血及腰痛症状且加速结石排出体外。
病案分享J先生,男,45岁,因“尿血1月余”于.11.07来诊。
01病史介绍患者10月份开始出现尿血,.10.20在广州中医院行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左肾囊肿(35*26mm),左肾上盏小结石(3*5mm)并轻度积液。尿常规提示:尿葡萄糖2+、尿潜血3+。外院予中药治疗未效。
现时轻微尿血,腰酸腰痛,疲累,眼周酸,口苦,胃纳可,寐佳,长期大便不成形。舌淡暗胖大齿印苔白厚脉沉弦。
02诊断中医诊断:石淋
西医诊断:肾结石
03辨证施治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阳明少阴证,夹饮,方予五苓散合猪苓汤、薏苡附子散。
处方如下:
茯苓20g盐泽泻25g猪苓20g苍术20g桂枝15g滑石10g阿胶15g薏苡仁30g黑顺片5g乌药30g广金钱草g,共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04复诊.11.19二诊:
服药时精神好很多,停药后疲累明显。
处方1:
上方去乌药、金钱草,附子加量至20g,加干姜10g。共14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处方2:
乌药45g广金钱草g,共2剂,水煎内服。疼痛明显时服用。
.12.31三诊:
.12.1在广州中医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行中下腹及盆腔CT检查提示:1、左输尿管下段结石(大小约6×2mm)并轻微积水;2左肾上极囊肿(大小约28×27mm),轻中度脂肪肝。尿常规:尿隐血1+,红细胞14个/ul。尿潜血1+。12月1日复查结石已降至输尿管下段,继续服用中药,一周后患者发现肾结石已顺利排出。
05病案分析泌尿系结石多属于下焦湿热证,常用八正散、石韦散、猪苓汤等方剂以清利湿热,促进结石排出,对于尿血明显,损伤阴络者,多用猪苓汤,猪苓、茯苓甘平,泽泻、滑石甘寒,清利湿热而不伤阴,阿胶养血止血,而不碍清利。而该患者舌淡暗胖大齿印苔白厚,脉沉弦,本为阳虚水湿,故合用五苓散,患者腰酸、疲累明显、结合脉沉,病势入少阴,故加附子。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写道:“由于乌药‘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本草从新》),朱老用此治疗肾及膀胱结石所致之绞痛,取乌药30,金钱草90煎服,有解痉排石之功,屡收显效,乌药常用量为10g左右,但治肾绞痛需用至30g始佳,轻则无效。”故二诊时,开具处方2在患者疼痛明显时服用以达解痉排石之功。患者口苦、苔白厚,用薏苡仁清热祛湿。服用中药20余剂,结石顺利排出体外。
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在中药排石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坚持服药,多饮水,常运动等,对结石下移与排出多有帮助,当结石排出后,仍应常服些利湿中药,以防止结石复发。饮食方面如酒类、辛辣、厚味等食物,能助长湿热,均宜忌之。
整理:田凤杰刘美方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版权申明
版权归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所有,个人转载不受限制,未经原作者允许,不能重新发表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组织的网站、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