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下垂检查
肾下垂症状
肾下垂特点
肾下垂饮食
肾下垂图片
肾下垂鉴别

翟炜HLRCC案例分享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8岁

简要病史:

患者年1月因头痛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01-23我院头颅MRI:左侧枕部小脑半球旁占位伴多发小囊性灶,邻近枕骨骨质受累,考虑脑外病变,性质及来源待定。-02-05我院头颅CT:左侧枕部小脑半球旁占位,伴邻近枕骨及颞骨受累,考虑脑外病变,性质及来源待定。-02-25于我院行“颈静脉孔病损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已突破颅骨,肿瘤边界尚清,血供丰富,与硬脑膜关系密切。病理:“后颅窝肿瘤”肿瘤性病变,细胞温和,呈乳头或网状结构,结合酶标及病史,倾向转移性肾细胞癌。建议结合肾脏肿瘤病理进一步评估。免疫组化:“后颅窝肿瘤”肿瘤细胞GFAP(-)、Vim(+/-)、CK(+)、Ki67(3%)、TFE3(-)、PAX-8(+)、SDHB(+)、CAIX(-)、PAX-2(+)、SMA(-)、CK7(-)、CK8(+)、AMACR(+)、CD10(-)。影像学资料:

简要病史:

-02-28肾脏增强CT:左肾上极巨大占位,病灶包绕左肾动脉并与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关系密切,左侧肾盂肾盏积水,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不均匀脂肪肝可能,必要时完善MR检查。泌尿外科会诊建议行PET-CT及肾穿刺检查。

-03-03PET-CT:左肾巨大囊实性肿块伴FDG代谢增高,考虑恶性病变,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病灶包绕左肾静脉,侵犯左肾上腺和左腰大肌可能,右肺上叶纵膈旁小结节,转移瘤可能。

-03-06肾穿刺:“肾脏肿块穿刺1、2”肾细胞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Vim(+)、PAX8(+)、CD10(-)、CK8(+)、AMACR(+)、CK7(-)、TFE3(-)。

基因检测:胚系基因延胡索酸水化酶(fumaratehydratase,FH)错义突变,突变频率42%。

家族史:否认遗传性肿瘤家族史。

临床诊断: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

HLRCC定义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thehereditaryleiomyomatosisandrenalcellcarcinomasyndrome,HLRCC)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肾癌综合征,因延胡索酸水化酶(fumaratehydratase,FH)胚系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HLRCC肾癌病理多为乳头状肾癌II型。具有高度侵袭性,常表现为孤立的肿块。

症状包括:

皮肤平滑肌瘤

子宫肌瘤

肾癌

HLRCC的临床诊断和预后:

临床诊断:根据家族史、母亲子宫肌瘤史、症状表现、肾癌病理等综合诊断。基因诊断:检测到FH基因致病性突变。预后:HLRCC虽然较为罕见,但其发病年龄早、恶性程度高。该病常起病于15-29岁的年轻人。在一项对34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大多数患者(28/34)在确诊时或肾切除手术后三年内出现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

治疗方案

HLRCC的治疗:

早期HLRCC通常可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但是进展期HLRCC预后较差。

进展期HLRCC目前缺少统一的治疗标准,由于发病率低,确诊困难,目前缺少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指导治疗。唯一可参考研究为NCT。

此研究中用药方案为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入组病人为HLRCC与散发的pRCC,在HLRCC中ORR为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24.2个月,在散发pRCC中ORR为2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7.4个月。

目前在NCCN指南(V1)中,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为HLRCC推荐的治疗方案。

临床指南

治疗方案

根据指南推荐和MDT专家团讨论后决定给予患者系统性治疗起始方案:Bevacizumabmgivggtq3w+erlotinib1#qdpo自-03开始治疗,三个月后评估。

随访结果

治疗效果:

肾脏原发灶呈进展趋势PD;肺转移灶呈稳定趋势SD。

治疗副作用:

面部皮疹、头疹、手足综合征,药膏涂抹后改善不明显,患者勉强耐受。

阶段小结:

Bevacizumab+erlotinib方案3月后,肾癌原发灶局部进展,肺部转移灶较前无明显变化;副作用无法耐受,故更换方案。

序贯治疗方案是什么?

更换治疗方案

序贯方案:

Cabozatinib60mgqd+替雷利珠单抗(anti-PD-1)mgq3w,自6月底起用。治疗过程:-08-06,-10-20,-01-21肾MRI报告病灶较前一次评估时缩小。PR-08-06,-10-20,-01-21肾MRI报告病灶较前一次评估时缩小。PR-1-30两肺上叶及下叶胸膜下小结节灶,较前片(-08-04)部分消失。PR患者自-06开始行Cabozatinib60mgqd+替雷利珠单抗mgq3w方案,肾脏原发灶持续缩小,肺转移灶部分消失,脑转移灶较前无明显变化。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可,生活质量可。

治疗副作用:腹泻,牙痛,面部皮疹,目前可耐受。

总结

?HLR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早期即发生转移,恶性度高,预后差,累及肾脏主要表现为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HLRCC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基因诊断为检测到FH突变。?虽然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方案在既往研究中显示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患者由于该方案不敏感而治疗失败。因此,序贯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我团队采取了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方案,PD-1联合Cabo展现了良好的疗效与可耐受的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本方案有效延长了该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提高了该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作者简介

翟炜,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医院泌尿科副研究员、主治医师,肾脏肿瘤亚专业带组组长。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员。擅长肾脏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转移性肾癌个体化精准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1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8分以上SCI论文5篇。亚洲泌尿外科青年医师临床科研比赛第一名,全国青年泌尿外科年会AUA访问学者遴选比赛第一名,上海市青年优秀论文比赛一等奖。

编辑:王靖

审核:罗晓辉▼推荐阅读"支架管助手"正式上线!开启置管患者的全覆盖管理!号外!支架管助手2.0正式上线啦!标准化量表工具正式上线!新技能get√黄马平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xiachuia.com/sxctd/695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