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六味地黄汤是一个经典方剂,现常做丸剂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药。本方源自《小儿药证直诀》,之所以能一直流传下来,自然是因为它的疗效了。快来看看它在临床上的妙用吧。
六味地黄汤,原名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本方是从《金匮》肾气丸去桂、附之辛温而成的滋补肝肾的主要方剂。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钱氏以本方治疗肾精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诸证。后世医家对本方临床应用甚多,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就有用六味地黄丸以治火烁肺金之咳嗽,阴亏之不寐,色欲过度之遗泄,中风之盗汗,肾经虚火之耳病等,共有23种。《慎柔五书》云:“夫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本方疗效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近代医家广泛用于肾阴亏虚的各种证候,只要辨证确切,多能应手奏效。
01眩晕(高血压)徐某,男,64岁,年7月21日诊。患高血压已两年。经常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咽喉干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红苔少,脉象弦细,血压22.6/16.0kPa。证属肾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以补肾益阴,柔肝潜阳。处方:生熟地、酥龟板各15g,泽泻、丹皮各6g,山萸肉、生白芍各10g,珍珠母25g。服药7剂后,病情好转,血压降至20.0/12.8kPa。守原方去生地易首乌,上方断续服至3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血压稳定在18.6/12.0kPa左右。
按:眩晕一证,属于虚证者居多,多不离肝肾,其病在肝,其本在肾。其次,风、痰、气、火均能导致眩晕,各有虚实夹杂,临床务必掌握病机,详细分析,辨证施治甚为重要。本例是属于肾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所致。方中熟地、山萸肉、首乌滋补肝肾,龟板、白芍、生地、珍珠母潜阳养阴,辅以泽泻宣泄肾浊,丹皮清泄肝火,即谓之“补中有泻”,用药恰当,固然取效。
02口疮陈某,女,52岁,年4月6日诊。4年多来,经常口腔溃烂,伴咽干舌燥,口渴思饮,头晕耳鸣,腰膝酸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唇内颊部各有数个绿豆大小的溃烂面,其色淡黄,周围稍充血,但不疼痛,脉沉细数。证属肾阴虚,虚火上炎。治以滋阴降火,补益肝肾。投六味地黄汤加玄参、麦门冬各10g,金石斛12g,炒黄柏5g。服药7剂,唇内溃烂面愈合一半,头晕耳鸣、咽干舌燥亦减,增胃脘胀,纳食较差,守原方去黄柏,加砂仁。服至15剂,溃烂全消,诸症已愈。
按:口疮,分为虚证、实证两种。实证者,溃烂为黄豆大小,其色黄或灰白,溃面成片较多,溃疡周围充血明显,灼热肿痛,多属心或胃中积热,火邪上炎所致,治宜清热泻火,选用导赤散、清胃散随病加减。虚证者,溃烂如绿豆大小,其色淡黄,溃面分散较少,溃疡周围稍充血或不充血,微痛或不痛,多属胃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阴降火,选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随症加减。本例是属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故用六味地黄去茯苓、泽泻,加玄参、麦冬、黄柏之类得以痊愈。
更多方剂临床应用——03虚火喉痹(慢性咽喉炎)何某,男,48岁,年4月5日诊。3年多来经常嗓子干紧,声低音嘶,午后咽喉微痛,吞食稍感不顺。医院检查,咽部充血,声带充血红肿,且稍肥厚,闭合欠佳,诊为“慢性咽喉炎”,经用西药治疗,病无进退,就诊时,症如上述,伴头晕心烦,手足心发热,口苦喉干,舌质通红,舌苔薄黄,脉细带数。证属肾阴亏损,水竭于下,不能制火。治拟补肾养阴,清热利咽。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10g,生甘草、桔梗、红参须各5g。服药5剂,嗓紧、声嘶略减,余症依然。守原方去参须易玄参,另用白木耳炖水鸭吃。数月后来信相告,经服药30余剂,吃鸭3只(每只放白木耳1.5g),病已痊愈,迄今未发。
按:虚火喉痹,是由内伤而引起的喉病,有阳虚和阴虚之分。阳虚者,咽喉微痛,不红不肿,或略带淡白色,兼有饮少喜热,舌质淡红,苔白而滑,可用八味地黄丸以引火归原。阴虚者,咽喉微见红肿,午后微痛,兼有口干舌燥,唇红颊赤,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本例属于这一范围,呈现虚火上炎的症状,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木耳炖水鸭吃,以补肾养阴,清热利咽而获疗效。
04消渴(糖尿病)患者,女,58岁,于年4月1日入院。患者多饮、多食、多尿4年,尿糖波动于(+)~(+++)之间,每日饮水约mL,腰酸痛,乏力,手足心热,视物昏花,舌红有裂纹,苔薄白,脉弦细数。血压20.0/12.0kPa。入院时检查尿糖(+),尿酮体(±),空腹血糖mg%,24小时尿糖定量微量。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型)。中医辨证:肾阴亏损,固摄无权,虚热内生,肺胃失润。治以滋阴固肾,润肺生津。投六味地黄汤去山萸肉,加女贞子、桑寄生各12g,旱莲草、沙参、麦冬各9g,五味子6g。服药10剂后,腰酸痛除,干渴好转。药量加0.5倍,服至23剂,血糖降至mg%,24小时尿糖定量阴性,病情好转出院。
按:《正体类要》言:“若燥热作渴,小便淋涩,乃肾经虚热,非地黄丸不能救。”此“燥热作渴”,应为“消渴”。选用六味地黄汤治疗获效,血糖降低,症状好转,后以六味地黄丸巩固善后。
05足跟痛李某,男,44岁,年4月30日诊。近两年来,常觉腰痛腿软,近来又增双足跟疼痛,不能负重走路,尤以右侧为甚,并时有头昏目眩,耳鸣,自汗盗汗,有时梦遗,咽痛舌燥。舌红,苔少,脉细数。经拍片检查未见异常。拟六味地黄汤加枸杞、益智仁各10g。服药3剂,腰痛膝软减轻,足跟亦有好转。守方7剂时,足跟痛渐转麻木感,至10剂,耳鸣、头昏、梦遗诸症消失,双足跟无不适,负重行走如常,唯觉腰痛,嘱其常服六味地黄丸调理,随访2年未发。
按:本例属肝肾阴虚,精血亏损,筋骨失养所致。六味地黄汤加枸杞、益智仁补肾养肝,使肾充髓足,筋骨得养,故病乃愈。
结语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的主要方剂,《医方论》中说:“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方中熟地滋补肾水,泽泻宣泄肾浊,萸肉温肝经,丹皮清泻肝火,山药益肾气,健脾胃,茯苓淡渗脾湿。全方有补有泻,有开有合,为通补开合之剂,若加杞、菊、知母则滋阴泻火之力更强。
好书推荐
古往今来,众多医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实用的方子,除了大家熟悉的作用,这些方子还有哪些新用、妙用呢?
《传世时方新用妙用》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时方,指汉代张仲景以后医家所制的方剂,以唐宋时期创制使用的方剂为主。时方在经方基础上有很大发展,补充和完善了前人未备而又有临床疗效的方剂,丰富了方剂学内容。本书介绍了个时方的临床应用,对于时方的使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一文学会使用血府逐瘀汤(文末有彩蛋)
情绪影响怀孕,名医傅青主有良方
25岁的身体,45岁的心?!测测你的心理年龄?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传世时方新用妙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谢兆丰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