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上篇
提示:Foreword
首次发现“内脏下垂”是人类疾病的主要病症(症),首次提出“内脏下垂综合症”1--7项(标)诊断标准,首次提出“先天性、遗传性、五脏皆虚或五脏虚弱”导致的是人类疾病的病根(病)—(本),人体所有病症可以用五脏虚弱进行解释。首创“辨病论治,整体治疗”方法,首创“补五脏之虚为主”治疗原则。发明“五脏调补丸(中药名:文氏百病丸)”,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治愈人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THEEND
5、利用现代科学/医学技术
笔者通过现代医学检查:X片,CT,B超,核磁共振及各种生化检查(患者自带检验单),试图从头部,胸部,腹部,心、肝、脾、肺、肾五脏,找岀人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病规律?
6、内脏下垂(?)--病
--年,通过大量辅助检查,结果发現:人体有心脏下垂(电视上报道),肝下垂,胆囊下垂,脾下垂,肾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肛门脱岀,小肠下垂(疝气病),无肺下垂(但有很多中、老年患者,有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按照内脏下垂治疗,服用文氏百病丸,疗效优于中、西药)…等,医学界将人体内脏产生的下垂(坠),简称“内脏下垂”。
由此可见,人体五脏六腑都有“内脏下垂(?)”存在(按照中医脏腑理论)。
在人类各种病/症中,西医有几千个病/症,中医国家标准《中医病证治法朮语》个。
笔者整理-万多例的门诊病案中,发现只有人体内脏下垂(?),才是人类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下垂”最典型,各种病症都有它的身影。
人体内脏下垂,是一种生理性缺陷,至今中、西医都沒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内脏下垂导致的全身病/症,医者知道的很少,病者更是觉得莫明奇妙,更不说如何治疗。
:1.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得到灵感,而发现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2.凡有“内脏下垂”者,加(?),全文同,中、下篇叙述!
7、发病规律,内脏下垂综合症--症(标)
探索发现:内脏下垂导致的内脏下垂综合症是“全身牲”病/症:
1、感冒症候群(易感冒/经常感冒/或反复感冒);2、头部症候群;3、胸部症候群;4、腹部症候群;5、腰颈肩及四肢症候群;6、大便异常;7、小便异常…等全身临床表现。
内脏下垂综合症1--7项,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关联性,相同性或相似性”的特征,笔者将其命名为:内脏下垂综合症。
内脏下垂综合症1--7项…,是人体病/症在外的一种表面现象,线索,痕迹或信号,是“标”症。
1.参见《第二章、内脏下垂综合症与内脏下垂》
2.人体各种病/症,不会超出内脏下垂综合症1--7项范围。
3.内脏下垂综合症,可作为“新中医学”的纲领,可代替中医学的“八纲”。
4.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无“内脏下垂综合症”的规定,属首创。
8、病因:先天性,遗传性,五脏皆虚(本)
探索发现:“内脏下垂(?)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或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种生理缺陷,即人体岀生或婴幼儿时期即已形成,如胃下垂”。
內脏下垂,是先天性,遗传性导致的,符合中医脏腑辨证“五脏皆虚或五脏虚弱”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即人体所有病/症的发生,都是“先天性,遗传性,五脏皆虚或五脏虚弱”导致的(外伤性除外,外伤若符合五脏皆虚或五脏虚弱诊断标准,则按“补五脏之虚”进行治疗,其疗效将提高-倍以上)。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巜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规定:“常见种病及定义”。
2.中医“一种病/证,就有一个病因”,既多又杂,中医绝大多数病因是经不起临床捡验的,无证据证实,或是不真实的!
3.“先天性,遗传性,五脏皆虚或五脏虚弱”可代替中医学个病症的病因,人体所有病症,病因不会超岀此范围。
4.五脏皆虚或五脏虚弱,国家标准巜中医临床诊断术语】中无记載,是一个空白。参阅第三章9项。
9、病因病机
“先天性,遗传性”导致人体“五脏皆虚或五脏虚弱”,五脏皆虚导致“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导致“内脏下垂综合症”,即全身病/症(临床表现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八证)。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规定:“常见种病及定义”。
2.中医一种病/证,就有一个“病因病机”,这些病因病机,根本经不起临床检验!
10、治疗原则,补五脏之虚为主
“五脏皆虚,内脏下垂”导致的综合症,临床表现是全身性的,若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治标不治本)方法,根本无法全面、综合的概括、治疗“内脏下垂”导致的全身病/症问题--即:内脏下垂综合症1--7项。
方法:
(1)、既要解决“五脏皆虚,内脏下垂”这个病根(本)。
(2)、又要解决内脏下垂导致的“综合症1--7项”…等全身病/症问题(标)。
结论:只有运用“全身、整体,综合”的治疗方法,“补五脏之虚”(五脏同时治疗)为主,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
1.国家标准规定:“中医临床13种常用治则和种常用治法及其定义…”。
2.中医“一个病/证”就有一种治法,既多又杂,而治疗的结果都是治“标”。
11、辨病论治,整体治疗
辨病:就是辨别是否是“五脏皆虚,内脏下垂(?)”这个病根。
整体:全部,或全身,综合之意,或五脏六腑之意。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笔者将“辨证论治”修改为“辨论治”,将“整体观念”更改为“整体”,前后颠倒,改“三个字”,即创立“辨病论治,整体治疗”方法。
该方法既解决了“五脏之虚,内脏下垂”这个病根,同时又解决了“内脏下垂”导致全身病/症(内脏下垂综合症)问题。
:1.首创“辨病论治,整体治疗”方法,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无此规定。
2.辨病论治,整体治疗,既是“新中医学”的“基本持点”,又是新中医学的“治疗方法”。
欢迎阅读--探索发现3
往期推荐
探索发现1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