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一、大寒的由来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时,即为大寒。古人说这个节气是“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乳: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农谚:“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二、大寒时节谨防五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有“大寒,大寒,抱成一团”的谚语,足见大寒节气的寒冷。大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专家提醒,此时特别要防“五寒”:
01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02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03防肺寒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04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05防脚寒常做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三、大寒时节生活起居全攻略
古诗中“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也是对自然界一片萧条、天气寒冷至极的写照。那么,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呢?中医认为,此时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心肾阳气。因此,保护阳气是此时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下面我们从起居、饮食、运动、精神四个方面为大家提些建议:
1
起居养生:睡宜早,御寒保暖藏阳气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大家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则容易耗损阳气阴精,不利于健康。
大寒节气,天寒地冻,寒邪侵人,易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血脉筋脉拘急,所以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加件背心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都是很好的保暖措施和养生之道。
2
饮食养生:食宜温,进补养肾宜封藏
从五行与五脏、季节的对应关系来说,肾应冬,属水,主藏,所以“冬季养肾”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是冬季益肾佳品。
寒冷的冬季是适宜进补的季节。中医认为,秋季进补适宜“平和”,冬季进补则适宜“封藏”。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为抵御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之物。大寒时节适宜食用以下食品: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鸡肉、羊肉、虾等;蔬菜有黄豆、胡萝卜、韭菜、油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柚子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但补的同时别忘了,中医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炖肉时不妨加几块萝卜,或搭配素炒萝卜丝、蒸萝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进补太过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大寒进补的另一原则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3
运动养生:动宜慢,避寒就温宜微汗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但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踢毽子、打拳、散步、做操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在出现大风、大雾、寒冷空气袭来的天气时,最好不要在室外进行锻炼,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活动。尽量减少晚间外出活动次数,以免伤阳。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4
精神养生:心宜平,节制喜怒晒太阳
大寒时节,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频发的雾霾,常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多参加娱乐活动,还要多晒太阳,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四、大寒时节之饮食养生
导读: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而大寒节气是适合进补养生的。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就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冬季应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在大寒到立春的这段时间里,进补应该顺应自然,选择食物注意益气补阳的“血肉有情”之品,可以增强肌体抗御风寒和外邪的能力。同时,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的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的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
一、大寒时节的饮食原则
大寒节气的饮食仍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冬季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以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二、大寒时节的进补方法
大寒节气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冬令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藕、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亦可以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药补的类别、剂量、次数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三、大寒时节推荐食材
大寒节气天气正是最冷时,所以这个时候所吃的东西不仅要营养丰富,还得起到御寒作用。而且,大寒节气要注意多吃进补食物,这样才能以强壮的体质度过寒冬,迎来新春。
?1
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而人体血液中缺铁会怕冷,因此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可多吃红枣,增加铁的摄入可以提高身体耐寒能力,还能补气血。
2
黑芝麻
黑芝麻是补肾的“佼佼者”,富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其维生素E含量为植物食品之冠,可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效果显著,对于延缓衰老、治疗消化不良和治疗白发都有一定作用。
3
黑木耳
黑木耳在中国餐桌很常见,它的养生作用深入人心。研究表明,黑木耳胶体具有较强吸附力,能够清洁肠胃;另外,黑木耳还含有核酸、卵磷脂成分,具有健美、美容,延缓衰老之效。
4
黑豆
黑豆有暖肠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之效。也是润泽肌肤,乌须黑发佳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还含有核黄素、黑色素。对防老抗衰、增强活力、美容养颜有帮助。
5
彩椒
红、黄、绿的彩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可以抗氧化的VC,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免疫机能,在感冒频发的冬季经常吃一些彩椒可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好食物。
6
秋葵
秋葵含有特殊的具有药效的成分,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适宜的营养保健蔬菜。男性勃起力度与血液流通有直接关系,秋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使血液流通更加顺畅。秋葵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与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连。
7
核桃
核桃不但富含可促进心脏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磷脂和维生素E,这些营养素对于抗寒都有一定的帮助。
8
红薯
红薯是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五、大寒固肾顺应阴阳
导语:中医认为,寒气容易损伤我们的阳气,人体五脏中肾阳最强,冬日养肾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之势,调节身体以抵抗寒冷,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芷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几个非食疗固肾气的小方子,可以随时用起来:
01提脚跟
补肾固本驱寒
很多人在冬季容易手脚冰凉,这是由于气血不畅,简单的提脚后跟即可缓解。提脚跟的同时也需要踮起脚尖,这样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均有激发中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固本的效果,有助于人们在冬季抵御严寒。
02按压神阙
返老还童之穴位
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的穴位。具体方法: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
03吹风通气血
祛寒湿治感冒
如果你有腹痛、腹胀、痛经等问题,每天坚持用吹风机吹15分钟,坚持半个月,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先吹肚脐两分钟,肚脐两边再吹三分钟,整个肚子五分钟,然后后背吹5分钟,两边的肾吹5分钟。另外,风寒感冒时,用它来吹一会儿大椎穴,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04泡脚
引火上行
前面讲过,冬天手脚冰冷或体质上热下寒爱上火的人,身体有寒邪、湿邪的人都要泡起来,简单有效无附作用。
六、大寒艾灸补肾为主护肝为辅
新年将至,大寒已到。中医讲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年之中物候的变化都与节气密切相关,大寒节气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一时节的灸疗要以肾经为主,肝经为辅,既要进一步补益阳气,又要逐渐注意肝气的调畅,迎接春季的到来。
冬季养生艾灸正当时,此时人体内的阳气衰退,正适于采用补阳气的养生手段,避免在春季生发时节,由于阳气不足易复发老病。大寒时处四九寒冬天,使用艾灸疗法的温热传导更是能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功效。
大寒时节艾灸取穴1
大椎
多用于热证,实热证的泻热,可以点刺放血、梅花针敲刺、拔罐、针刺,使用相应手法也可用于用于感冒泻热发汗。气虚,阳虚的病人多可去大椎穴艾灸。此穴位还可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消除疲劳、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
肾俞
可调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外科系统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其它: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3
神阙
具有温补元气,建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脱肛、慢性腹泻等。
4
关元
关元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5
肺俞
治疗止痰,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吐血、盗汗等。缓解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缓解治疗皮肤瘙痒等。
6
肝俞
具有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等功效。缓解治疗胃肠病、胸痛腹痛、脊背痛、皮肤粗糙、黄疸、老人斑、肝病、失眠、吐血、目眩等。
特别提示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不要急躁发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好书推荐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