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huángqí
「释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妙用黄芪体虚自汗(玉屏风散):黄芪5钱,白术3钱,防风2钱。水煎服。
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补中益气汤):黄芪4钱,党参、白术、当归各3钱,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各1.5钱。水煎服。
黄芪建中汤: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黄芪补肺饮: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乌梅各6g。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赤芍、桂枝各15g,生姜10g,大枣10个,煎汤饮。
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金匮要略》)。
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源于《金匮要略》。
黄芪禁忌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医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