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身体都不是特别的好,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身体不适。很多人都会问我怎么办。今年的雨水大,夏季长,所以湿邪和暑邪比较重,两者掺杂在一起,造成的外邪就会侵袭到我们身体。尤其是元气不足的人,会更感觉到神疲乏力,肢体倦怠等湿困的症状。其实解决这些很简单,只要我们体内元气充足,自然就没毛病了。
我一直在强调的话就是:“内存正气,邪不可干!”这个正气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的元气,那元气从何来那?这个元气呀就是从脾胃中来的。我们吃的五谷杂粮有一部分都是变成了这个气,去供应整个身体的。
我最近一直在给一些中医爱好者讲中医知识。讲的是黄元御的理论体系。黄元御是清朝的名医,是尊经派的创始人,他的元气圈理论指出脾胃在五脏中是最重要的,不管治什么病,都要调理脾胃。是因为脾胃生元气,有了这个元气,才能维护其它脏器正常运转。
中医在给患者诊断病情的时候,患者的吃饭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只要这个人食欲很好,就没什么大病。反之如果影响到了食欲,必须要警惕了,它或许就会发展成要命的大病。曾经讲过诸葛亮是怎么死的故事?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气死的,那司马懿在出这个计谋的时候特意问了诸葛亮的饮食起居的情况。所以说这个脾胃不好影响饮食,身体元气不够,生个气人可能就没命了,所以说它是不是很重要那!
对于脾胃的重要性,我们总是在反复的强调,那么这并不代表其他的部分就可以被忽略,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同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五脏所有的功能都搞清楚了,调理起来也就更加的得心应手。那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五脏各自的功能,还有他们各自的常见病。
首先,生产元气的地方就是脾胃,每天的一日三餐,这些饭里的有效成分就是五谷之精微,饭被我们吃进胃里,脾胃就把这些五谷精微提炼出来,送向全身。那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医的五脏跟大家熟悉的五脏器官是不完全一样的,会有一些差别的。
在现代医学中,脾是一个已经退化了用处不大的器官,在某些病症的手术中,比如肝硬化,外科医生会把脾一起给切掉,但是在中医里脾没法去切,是因为在中医里它是一个系统不止是一个脏器。我们的脾主运化,我们身体里所有与运化相关的功能都和脾相关可以说包括很多功能是不可见的,是用肉眼无法看见的。
中医里的五脏都代表的是一种功能,脾的功能就是消化和吸收,还有运输营养,运输能量的作用。这个功能在中医里叫布输元气。是输送元气的地方。
从解剖上来分析,肠道会吸收一部分营养,这部分也包括在脾的功能里,然后血液的运输,血管也包括在脾的范围之内,还有身体每一个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这些在中医里,都属于脾的范畴。
之前我们一直说元气不足,脏器会下降,就拿这个肾下垂来说。肾下垂这个病一直在医学上存有争议,因为通过肾盂造影拍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和实际上有差别,所以外科医生也不敢保证手术能百分之百成功。得了这个病那种折磨,面黄肌瘦的,疼起来人就会满地打滚非常的难受。可是在西医看来,肾下垂是身体免疫力和组织功能下降导致的,目前治疗方法只有硬化剂注射和手术两种方法。
那在黄元御的理论中,他认为不管是什么下垂,胃下垂也好,肾下垂也罢,都是因为人体内某种能力不足了,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升提固摄的能力。这个中气下陷,元气圈不能正常运行,脾虚导致力量不足,拉不住脏器,所以往下落。
关于这个病,就应该先以运脾开胃为主,等脾胃运化好了,气血来源充沛了,再配合补气提升,多锻炼身体,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所以说这个病就是以补中益气为主,这让我想到了传于一千多年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现在药店有的补中益气丸就是根据这个方子做的,当然治疗这个病因人而异不能说看到有内脏下垂的病都去吃这个成药,那肯定是不行的,中医需要辩证论治,一个方子还是要加减去下方治疗的。这里说这个事情,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西医觉得不好办的事情,没办法的治疗的疾病,中医一个小方子就解决了。所以说这两个医学它不是一个体系,不能一起来说的。
说到这想起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得了白血病10年了,一点西医的方法都没有用过,一直吃中药调理,现在身体还不错,还能下地干活。医院确诊了白血病家里也没钱治,只好回家用中药试试了。医院得白血病的有多少,通过西医的治疗有多少能活过3年的那。3年的医疗费用那可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的。所以卖保险的朋友就说了,可以买重疾的保险,保险可以报销的,是保险可以买,可以让人在得重病的时候有钱可以医治。可是得了病治,去治疗这个事情是多痛苦的呀,最后受罪的不还是自己吗?所以我们保护好我们的身体,不让它生那么重的病比什么都重要!
那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去保护调理这个脾胃那?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是宋朝传下来调理脾胃的方子《五行健脾散》稍微调整了一下,做了个食疗方,可以介绍给大家,如果有需要可以做一些来服用。《五行健脾散》的方子是这样的:山药,炒薏仁,莲子,芡实,茯苓。
这个五行健脾散是药食同源,比起药方,这种药食同源的东西既可以做药也可是做菜,对脾胃虚的人最好,不会伤身体。这个药一定要去药店买,不要去菜市场买,他们的药效是不一样的。
大家也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所以对食欲差,腹胀,大便不成形,消化吸收不良,进而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消瘦体弱,甚至气血两亏,贫血的这一类人非常适合,并且,它作为对其他疾病调理的基础方来调养脾胃是非常好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四季养生各有重点,肝主春,心主夏,肺主秋冬主肾。大家有没有发现五脏有五个,四季只有四个,少了一个。
少的那个就是脾胃,脾胃要什么时候养呢?黄帝内经是这么说的: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然脾胃皆属乎,所以生成万物,故曰法天地也。土为万物之本,脾胃为脏腑之本,故上至头,下至足,无所不及,又岂得独主一时而已哉?人无胃气逆,逆者死。此所以四时五脏,皆不可一日无土气也。
万物生长都要靠土地,所以脏腑都要靠脾胃,脾胃是脏腑的根本,任何部位都少不了土气,所以补养土气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工作。脾胃调理可以看成是一个日常行为,在平日里饮食多注意一些,一直都要给它调理着。
《黄帝内经》有一句话是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意思就说,人要是没有胃气就叫做逆,逆了就要死,无论哪个脏器哪个季节,都离不开脾胃,因为它是元气的来源,人身体头所有的元气都是脾胃从食物中运化出来的。
那么脾胃在运化出元气之后把它们送到哪里呢?
根据元气运转图来看,先是运送到肝,实现肝疏泄的功能,如果肝得不到足够的元气,身体的毒素就不能及时排出去,如果毒素排不出去,身体就要生病。
有人会说,是不是因为吃肉太多太油腻所以血管才堵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你看游牧民族从小的食物主要就是肉和奶,但是心脑血管的患病概率和我们也差不多。
打个比方,血管就像一张桌子,血管里的垃圾好比桌上的灰,要保持桌子干净,一是不要乱放东西,保持干净,二就是安排一个专门擦桌子的人。二者哪个重要?肯定都重要,但是就算不放东西,也会有灰,所以相比较,专门有人擦桌子能重要一点。所以血管也是这样的,我们无法控制垃圾的产生,所以要保证肝疏泄的功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除了心血管疾病,女孩子痛经的问题,也和肝主疏泄有关,另外,肝还主筋,像关节炎软骨病这些病受寒之后筋缩了,骨头有时候都会严重变形,治疗这些病也需要从肝入手,另外,肝还主目,肝开窍于目,不管是飞蚊症还是白内障或者眼底的病变,都是肝的问题。
这些器官都是连着肝经的,他们所用的元气都是肝提供的,在这里为肝提供足够的元气之后继续往上走,就到心了。心主神明,元气走到心,是帮助我们保持清醒和精力充足。
有的人喝多了或受到了什么巨大的刺激,或者年纪大了,都会变得记不住事,无法正常思考,这就是神志不清了,包括失眠也是一种较轻的神志不清的表现,那么造成这些病的原因就是心神不足,所以元气走到心这里,需要被心消耗掉一部分,来滋养我们的心脉。
走到心脉后,元气要接着往下走,这时候元气会分成两股一股走到肺,还有一股要回到脾,为什么又要回到脾呢?
这就像公司的业务员,业务员赚回来的钱要交给公司,然后再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工资。脾要完成工作也需要元气,所以有一部分元气需要回到脾,保证脾的正常运化。这时候元气到了肺,要做什么用那?
肺主肃杀,在中医看来,杀死病菌病毒,是肺的工作,杀病菌当然也需要消耗元气。元气到了这里,已经被肝,心,脾都消耗了一部分,那么剩下的,就到了肾。
肾主骨,骨骼的生长和健康都要靠肾来维护,不仅如此,肾也主智,聪明的人,肾气一定很足,肾还主二便,大小便通不通畅也都是肾在管。甚至是一些年轻人的不孕不育症,也是和肾有关。还有一些常见的便秘和生殖系统的毛病大多都是因为肾气不足推不动,所以就不通畅了。
元气在运转的过程中,五脏对它的利用就简单介绍完了,脾胃作为五脏之母,是我们这一辈子天天都要去保护的,如果伤到了脾胃,在将来可是很难康复的,这个程度到底有多难呢?
脾胃对于人体来说有着极其无比重要的地位,一代宗师黄元御英年早逝,就与脾胃受损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故事,在后续的文章会说的,想知道可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