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泄泻灸疗
“益气化湿、温补脾肾、敛肠止泻”
致泻的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常常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或者脏腑虚弱等因素所引起。外感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当中脾虚最为关键,同时,在发病和病变过程中外邪与内伤,外湿与内湿之间常相互影响。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中说:“湿盛则飨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景岳全书·泄泻》篇说:“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景岳全书·泄泻》中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景岳全书·泄泻》有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对于腹泻频作,脱水严重者,需要配合输液治疗;治疗脾肾阳虚的慢性泄泻时,包括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采用经验穴水分、神阙、气海、天枢进行“十字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慢性泄泻的灸疗。1
道地健康·脾虚泄泻
(1)症状表现: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迁延反复,纳谷不香,食后脘闷不舒,稍进生冷、油腻,便次即增,精神倦怠,身重胸满,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象缓弱。
(2)灸疗原则:
健脾和胃,益气化湿。以取足阳明、足太阴、任脉经穴和脾、大肠的背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
脾俞、大肠俞、天枢、气海、归来、足三里、阴陵泉。
(4)随症加穴:
胃脘胀满、嗳气时作者,加胃俞、中脘;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兼有脱肛者,加百会、长强;泄泻完谷不化者,加外劳宫。
(5)方义说明:
脾俞、气海健牌益气;大肠俞、天枢厚肠止泻;归来、足三里调运升降;阴陵泉运脾利湿;加胃俞、中脘,俞募相配,和胃降逆;加百会、长强,益气升提。诸穴协用,共奏健脾和胃,益气化湿之功效。
2
道地健康·肾虚泄泻
(1)症状表现:多在黎明之前,腹部疼痛,肠鸣即泻,泻后痛止,完谷不化,腹部畏寒,并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舌淡苔白,脉象沉细。(2)灸疗原则:温补脾肾,敛肠止泻。以取足阳明、任脉、督脉经穴和牌、肾、大肠的背俞穴为主。(3)灸疗处方:脾俞、肾俞、命门、大肠俞、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4)随症加穴;脱肛者,加百会、长强;脐腹作痛者,加神阙;久泻不愈者,加十字灸。(5)方义说明:肾俞、命门温肾壮阳,益火生土;脾俞、气海益气扶土,振奋脾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为小肠之募,既能益命门真火,又可补三阴经气,还能助小肠化物而分别清浊;大肠俞、天枢,俞募配合,敛肠止泄;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健脾和胃,升清降浊。诸穴相配,标本兼顾,既可行阳,又可益火,泄泻自愈。3
道地健康·读书会
道地健康以读书会为载体,以国学经典为引领,掀起学习的浪潮,带着问题读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会员搭建一个资源共享、情感交流、异业合作的新型健康平台,带动会员积极参与学习,增加会员粘合力,突出道地健康文化引领能力,为道地健康平台快速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道地健康董事长王金忠先生表示:"我们的道地读书会已经成功举办十几期啦!每周六的16:00-17:00作为道地读书会的固定时间,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常来这里读书交流,品茶休闲。"道地健康董事长王金忠先生表示:“我们的读书会,读的不是书,是智慧,是思维模式,是运用。对错不重要,一定不要执着于理,重要的是开阔眼界,扩大格局。”—读书会活动基本信息—
时间:每周六16:00—17:00人数:不限要求:本读书会为纯公益组织,不收任何费用,不允许出现任何广告、赞助等商业内容;成员请按时参加;成员不得传播不健康的以及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地点:道地健康廊坊中心店(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曙光道1号)推荐阅读
秋分
秋分时艾灸,有祛风散寒、温阳扶正、增强免疫力之效!
艾灸专题
艾灸有散寒清热、运脾利湿、消食导滞、调和肠胃之效!
中秋节
中秋佳节人团圆,道地艾灸保健康!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一下“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