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功能作用1、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2、行气通络,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3、扶阳固脱,挽救垂危
4、升阳举陷,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5、拔毒泄热,调节机体功能
6、防病保健,防病于未然
艾灸的适应症1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5用于治疗外科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
6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证,如脚气冲心、肝阳上升之证可灸涌泉治之。
7防病保健。灸法可以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无病自灸,可增强抗病能力,常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施灸后的调养灸后的调养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灸疗疗效的关键因素,灸者要从心性调养、睡眠起居、饮食及运动调养等多方面加以调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禁食一切生冷油腻的食物,不要饮酒,饮食宜清淡为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