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器
昨日芒种,有了节气前后艾灸事半功倍的概念(点击回看《节气日前后艾灸事半功倍,这种说法有依据吗?》,一大早就给亲朋好友转发信息,提醒艾灸。
有位朋友提出个疑问,“为什么灸友会的节气艾灸推荐穴位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华盖、中脘、章门、鸠尾?”
话外之意,人体有个穴位,咱们灸的穴位是不是太少了?!
朋友,老实说,如果你舍得花本钱(时间)灸透一个穴位,那都是件额手称庆的事。
因为,这些穴位实在太重要了!
1
—
中医有这样的说法:“万病皆生于淤”,
人衰老的过程就是经络不断淤堵的过程。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将身体的瘀毒主要分为三大类:瘀血、水湿和食瘀。
如果把人体看成一个城市,‘经络’就是城市里四通八达的道路,‘气’就是运行在各条道路上的交通工具。
道路一旦出现拥堵,整个城市的交通就会陷入瘫痪状态。
同样道理,人体内如果存在着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瘀堵,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
日结月累,出现各种病症也就不奇怪了。
2
—
中医上把痰分为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即肺部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也就是我们平常咳嗽吐出的痰涎,也称为“外痰”。
“无形之痰”,则在人体各个组织、脏器、血液之内,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
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就容易形成痰湿。
中医认为“气郁生痰”、“脾虚生痰”,痰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若肺失宣降,津失输布,就会液聚生痰;
若脾不健运,则湿聚成痰;
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亦为痰。
而这三脏中,又以脾的功能最重要。
3
—
中医上把湿分为两种—“内湿”和“外湿”。
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
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而形成内湿。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东西,经过脾胃的运化,肺的肃降,上下循环,水的精华便滋润了整个身体。
中医认为“脾虚湿盛”,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
当脾虚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湿的代谢失调,湿气代谢不出,留滞体内,形成湿邪而致病。
脾虚湿盛,轻则面部易长痘痘,久之则易出现黄褐斑,
调好脾胃,远离“黄脸婆”,刻不容缓呀。
4
—
人食五谷杂粮,如果肠胃无力运化掉过多的食物,多余的营养被当作残渣腐化酵解,就会产生浊气。
浊气中饱含各种毒素,这种浊气如果不能排出体外,就会溶入血液,进入肝、肾脏,产生疾病。
除了食物中的浊气,不良情绪也会转化为有形的浊气,例如恐惧、悲伤、忧愁、愤怒等等,
不良的情绪虽然看似无形,但最后都会变成有形的浊气伤害身体。
举个例子,今天不高兴生闷气了,闷气停滞在脏腑之间,就形成了浊气,
浊气蔓延到肠胃中、血管里,结果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瘀血就形成了。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强调了脾气的运行是以上升为主,
这包含了两层意思,升输精微和升举内脏。
升输精微指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充养全身。
如果若脾失健运,升输无力,则致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心肺头目失养,容易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等证;
如果清气不升,阻滞于中,或气流于下,则容易出现胃胀或者经常拉肚子。
有的朋友夏天容易拉肚子,除了吃坏东西的原因,也和脾失健运有关。
记得我以前临到大考前,高度紧张时就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老是要跑厕所,想来也是因为浊气停留体内导致。
升举内脏指人体内脏依赖于气的升举作用,脾气主升,升举内脏,从而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如果脾气虚弱,升举无力,各种内脏下垂就来了,例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
我闺蜜常说,面部下垂最“可怕”—法令纹加深,“天花板”都掉下来了!
5
—
不厌其烦地说了这么多,只想讲清楚一个事-调理脾胃实在太重要了!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指出: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土是长养一切的根基;
我们来看看节气推荐灸的几个穴位和脾胃的关系:
中脘是腑会,能通六腑之气,亦是胃的募穴;
章门是脏会,通五脏之气,调节五脏的功能,亦是脾的募穴;
五脏六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故中脘、章门配合治疗调理脏腑病。
肺在五脏中称为华盖,肺和脾是同名经,共同调节身体水液的合理分配;
鸠尾位于胸腹腔的交点,左邻心脾右近肝胆,内应膈肌、上焦与中焦的分界点,对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结束语
—
常言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然节气前后艾灸事半功倍,那就啥也不说了,赶紧灸吧!
当然,重要的事情也赶紧告诉你,
如果你想把有限的时间倍增出高效的结果,
不妨试试广州无为灸中心的阶梯灸时优惠吧,
说不定给你一个更大的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