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症概述
咽喉肿痛一证,多见于喉痛、喉痈、喉风、喉痹、乳蛾、白喉及口腔疾病等病证。《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灵枢·本脏篇》:“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人足病,喉痹起。”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咽喉》:“喉痹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马喉痹,杀人最急。”
本证也包括观代医学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等病症。急性咽炎是咽部的急性炎症,多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相当于中医学上的“风热喉痹”。慢性咽炎主要为咽粘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发于中年人,相当于中医的“虚火喉痹”或“帘珠喉痹。”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炎症,相当于中医的“急喉喑”。慢性喉炎是声带和室带的非特异性疾患,相当于中医的“慢喉喑。”
《素问·脉解篇》云:“厥阴……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搏而热,故嗌干也。”《素问·骨空论》认为督脉为病“嗌干”。《素问·阴阳别论》谓“阴阳结谓之喉痹。”而《素问·厥论》则云:“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对喉痹的病机作了概述。有关失音的认识《灵枢·忧恚无言》云:“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隋《诸病源候论·咽喉心胸病诸候》中“喉痹候”云:“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咽喉不利候》云:“脏腑冷热不调,气上下哽涩,结搏于喉间,吞吐不利,或塞,或痛,故言咽喉不利。”《景岳全书·咽喉》云:“格阴喉痹,由火不归元,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证则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又云:“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元《丹溪心法》认为“喉痹大概多是痰热。”
2病理阐述
本病常见证型有,风热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喉炎,以及虚火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喉炎。
急性咽炎:多由风热邪毒侵袭咽喉,内伤于肺;热邪循经上逆搏结于咽。若因误治失治或肺胃邪热壅盛传里,热毒之气不得宣泄,则上壅于咽。西医认为此病常由病毒感染,少数为细菌感染,以链球菌为主。另外,烟酒过度、高温、粉尘、烟雾及刺激性气体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也可引起本病。
慢性咽炎:多由病后余邪未清,或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循经上结于咽,咽失濡养所致。西医认为其由咽炎的反复发作或长期鼻阻塞及鼻部的炎性分泌物的刺激;或长期受理化因素的影响;或因心肝肾等慢性疾病而继发本病。
急性喉炎:多由风热邪毒侵犯咽喉,内犯肺胃,肺胃积热循经上升,风火热毒,蕴结于喉,经脉阻滞,气血郁留而病。或风寒袭肺,肺气不利,寒邪凝聚于喉,喉部气血滞流,脉络阻滞而致。西医认为其由肺炎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或继发于急性鼻炎、咽炎之后,或因慢性鼻疾,张口呼吸,脓性分泌物下流刺激;或烟酒过度,而致病。
慢性喉炎:多因素体虚弱,劳累过度,或久病而致肺肾两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于喉部;或大声号叫,用嗓不当,耗伤气阴,损及喉咙脉络,而致气滞血瘀,痰凝而致病。西医认为其由急性喉炎反复发作,炎症不消;或未经治疗变为慢性。教员、演员等长期用嗓过度,或发音不当者;经常接触有害气体、粉尘的工作人员;长期烟酒过度或患有其他耳、鼻等慢性炎症者易发。
总之,如果外感风热之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而致咽喉肿痛者,属实热证,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如肾阴亏耗,阴液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而致咽喉肿痛者,属阴虚证,治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3灸疗辨证
实热型__咽喉红肿疼痛,干燥灼热,欲饮水,吞咽感觉不利,伴发热,恶寒,咳嗽痰黄,舌苔微黄,脉浮数,多为外感风热与肺胃实热之证。
取穴配穴少商、尺泽、合谷、内庭、关冲、角孙、涌泉。①咽喉肿痛者,加鱼际;
②吞咽不利者,加天突;
③寒热头痛者,加大椎、风池;
④便秘者,加天枢。
灸法
灯火灸独头蒜膏天灸暴灸1次即可,个别患者翌日再作第2次。取蒜泥如豌豆粒大,敷于经渠穴上,约5~6小时去掉。艾炷隔蒜灸斑麝丸天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3~5壮,每日灸1~2次,4次为1疗程。药丸如绿豆大,分别敷贴于合谷,少商两穴约1~2小时后除去。阴虚型__自觉咽喉不适,微痛干痒,入夜加重,有灼热感或异物感,面潮红,虚烦失眠,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取穴配穴太溪、照海、涌泉、鱼际。①吞咽疼痛者,加天突、虎口;
②午后微热者,加大椎。
灸法
艾炷着肤灸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3~5壮,艾炷如麦粒或绿豆大,每日灸1次。每次选用2~3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黄连敷灸萸附饼天灸每日敷灸1次,3次为1疗程。3小时后除去。针上加灸桂萸膏天灸艾炷如蚕豆大,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每天贴1次,24小时后揭去。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1.《千金要方》
卷六·七窍病:喉肿胸胁支满,灸尺泽百壮。
2.《圣济总录》
卷一百九十三:喉肿,胸胁支满,灸尺泽百壮。
3.《丹溪心法附余》
卷十:灸累年喉痹举发,男左女右,以手大指甲第一节灸二三小壮。
4.《简易普济良方》
卷五下:喉风喉闭,灸少商少冲二穴七壮。
5.《神灸经纶》
卷三:喉痹喉癣,通里、然谷、厉兑、窍阴。
咽喉肿痛,阳溪、少海、液门外肿三壮。
6.《备急灸法》
治急喉痹,舌强不能言,……宜急于两手小指甲后,各灸三炷,炷如绿豆大。
现代灸疗文献1.隔椿树皮灸治疗慢性咽炎42例徐恒庆中国民间疗法,(1):21
治疗方法:病人仰卧位,取新鲜椿树皮一块,约3×3cm大,里面朝底,老皮朝上放在胸骨柄上方凹陷正中处(天突穴上方),取艾条2支,点燃后稳火灸3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注意防止烧伤。疗效不佳者可加灸大椎穴30分钟。
治疗结果:42例中,28例治愈,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
2.天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咽炎20例段丽娟上海针灸杂志,25(6):30
治疗方法:取穴:双侧内关;耳穴取口、咽、肺、肾上腺等。操作方法:①天灸:内关穴常规消毒后,把捣碎的蒜泥敷贴于内关穴,24小时后取下蒜泥,可见一水泡,外涂凡士林。②耳穴贴压:耳穴常规消毒,用磁珠贴压以上穴位每日按压3次,每次5分钟,7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1次治愈4例,2次治愈8例,3次治愈4例,显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
3.灯火灸治急性扁桃体炎34例戴文涛中国针灸,14(2):34
治疗方法:患者端坐,选取双侧的耳和髎穴。常规消毒后,用灯芯草一根蘸以麻油,点燃后迅速在穴位皮肤上灸之,一点即起,火灸部位即起微红的小泡。不愈者可隔日再行上法治疗1次。
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扁桃体肿大恢复正常者为痊愈,有28例,占82.4%;临床症状减轻,扁桃体肿大亦明显缩小者为好转,有5例,占14.7%;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有1例,占2.9%。有效率为97.1%。
Tel: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