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虽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艾灸并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不然我们也不会说针灸,针在前灸在后了。艾灸疗法与其他疗法一样也有适应证与禁忌证。在艾灸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否适合艾灸。
艾灸适应症:
1.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2.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3.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4.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外科疮疡初起或疮疡溃久不愈,以及瘰疬等证;
5.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
艾灸的禁忌症:
1.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不宜直接灸。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3.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不要施灸。
4.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或施灸部位用温水或乙醇(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温度,防止受凉,影响治疗效果。
艾灸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艾火灼伤皮肤,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品。尤其在颜面部施灸时或给幼儿患者施灸时要特别注意。
灸治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彻底熄灭,以防事故发生。
艾灸后最好隔半小时洗澡:艾灸20~30分钟后,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休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挥发,此时再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灸后如果出现口干、口渴、咽喉痛、大便干等上火症状,要停灸,如果多喝水第二天还不缓解可以适当喝点绿茶、银耳羹之类的。
整个艾灸期间不要吃寒凉食物。
艾灸顺序:
尽量以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为施灸的顺序。
有意向学习中医养生理疗技术或者有技术没有证书的朋友请添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