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安徽交通广播」
9月7号17时53分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
白露
白露是一年当中最富有诗意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因此古人以白形容秋露,将这个节气命名为白露。白露节气,就名字而言,给我们一种晨光穿过露珠的美感。这一时节昼夜温差大,水汽凝结而成的水珠,滴落在花草树木上,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光芒闪耀。
“清风明月、夜凉如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这些美好的词句描绘出这个时节的独特韵味。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不同于那些“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诗人,唐代雍陶的《秋露》呈现了白露时节的景象,也展现了夜晚园子里的勃勃生机。
《秋圃》
宋杨万里
何处秋深好,山林处士家。
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
一熟雠频雨,朝晴祷暮霞。
连霄眠不著,犹自爱新茶。
杨万里的《秋圃》是一首十分难得的关于秋天的轻快的诗。在山林深处赏秋,睡个懒觉或者熬个夜,看满眼青红紫黄的秋色,听连绵不断的秋雨,赏美丽的晚霞,喝喜爱的新茶……满满的诗意、满满的惬意。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每年到了此时,大雁南飞,北方送它去,南方迎它来,心安处,便是它们的故乡。二候玄鸟归。天气转凉,秋意渐浓,燕子踏上归途。三候群鸟养羞。白露时节,鸟儿们换上丰满的冬羽,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
白露是一年当中温差最大的节气,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正是这个原因。除了降温,白露节气早晚温差大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气候发生变化,及时作出应对。虽然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早晚温差加大,就要随机添加衣物。如果防护不当,很容易患上感冒,而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因此诱发或加重病情。
在养生保健上,要注意“防秋燥”,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粥食如莲子百合粥、山芋粥、红枣糯米粥等可健脾补肾,清润肺燥。生活上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并适当运动,这时候跑步、爬山都是不错的选择。
“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白露时节,绿意渐黄,田野里瓜果飘香,稻海茫茫,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江南乡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的白露米酒待客。白露酒闻起来甘醇清香,喝一口回味无穷。而浙江苍南、平阳等地,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也就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食后可以滋补身体。此外,福州还有个传统,就是白露必吃龙眼。这时的龙眼个大核小,益气补脾,养血安神。
在江南,喝“白露茶”是白露的重要仪式。喝一口甘醇的茶水,香袭来,唇齿间久久留香。白露时节,古人还盛行斗蟋蟀,称之为“秋兴”。人们提笼相望,成群结队,场面颇为壮观。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处处流淌着诗意的白露,没有了春的青涩和懵懂,没有了夏的焦躁和不安,天地万物,呈现的橙黄橘绿,层林渐染的美丽风景,仿佛都在为最后的丰收书写着最圆满的答案。此刻,田野里酝酿着成熟,生活中孕育着收获,让我们用不慌不忙的心情,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作家三毛说:“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愿我们趁着花尚开树犹绿,多到户外去,亲近大自然,放飞好心情,在春华秋实的岁月里,成为更好的自己。
白露时节
属于老师的节日也如期而至
让我们借着白露这个美好的节气
提前祝福所有平凡又伟大的老师们
节日快乐,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