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众所周知,湿气是中医上的一个概念,也被称为“万病之源”,很多疾病的出现都和体内湿气有关,而不同的部位也可能出现不同反应,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看病主要会通过脉象、舌象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情况,尤其是关于湿气方面。但是真要说起来,其实湿气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只有非常专业的医生,才能下定论。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想要看体内的湿气如何,其实还是要通过一些浅表的反应来辨别。
01体内容易聚集湿气的人,4个部位或许有所反应
第一个部位:头部
俗话说,“头为湿之府”,就是说我们的头部很容易受到湿气影响,我们会感觉头昏脑涨,而且精神萎靡不振,总是想睡觉。白天起床的时候,还感觉脑袋很重,昏昏沉沉的,总是睡不醒,头部供血减少,有时候还会感觉眼前发黑。
湿气聚集之后,头皮出油会比以前更厉害,头发总是没两天就油光锃亮,而且伸出舌头,会看到舌苔白厚,像豆腐渣贴在舌面上一样,能够直接刮下来,而且又腻又臭,有的人还会痰湿痰多,这就说明体内湿气聚集了。
第二个部位,脾胃
脾胃是运化气血的关键部位,当脾胃受到湿气影响,气血运化不到位,气血就没办法及时补给到各个部位,我们会感觉四肢沉重,软弱无力,而且脸色很差,没有气色。
此外,脾胃还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当脾胃受湿邪影响,变得虚弱,就会导致我们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还很容易拉肚子、腹痛,对饮食方面的影响比较大。
第三个部位,腰部
在中医里面,经常会把腰痛的现象和湿气联系起来,因为像寒湿腰痛和湿热腰痛,就和体内湿气息息相关,还有可能是淤血腰痛和肾虚腰痛,深究起来也能和湿气扯上关系,而患者通常会有三大表现——
第一,腰围增长,腰部肥肉增多,变得绵软无力;第二,腰痛频繁,虽然痛感不是很剧烈,但是很难消除,第三,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舌苔会有异常,可能会有白腻苔,也可能是黄腻苔。
第四个部位,腿脚
当人体内长时间汇聚湿气,就会出现下肢浮肿、腿脚无力的情况。因为水湿聚集,排不出去,就可能会沉积在下肢,然后我们就会感觉下肢沉重,腿围增加。如果湿气侵害到关节,还容易引起膝关节肿胀、酸痛的情况,影响日常的伸屈行走,行动不便。
02体内容易聚集湿气的人,应该如何调理?
第一,尝试出汗
通过出汗,可以排解掉一部分的湿气,帮助调节身体。想要出汗,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运动以及汗蒸,这里都推荐。
运动的话,比较推荐慢跑,每次跑5公里,感觉背部、额头有汗水渗出就差不多了,重在坚持。汗蒸是热疗的一种,有助于身体放松,打开毛孔,排出湿气,促进新陈代谢,但是需要注意,汗蒸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肌肤容易失去弹性。
第二,祛湿食物
一些食物也有助于祛除湿气,比如说薏米,就能够消肿利尿,还有红豆,也能健脾和胃,平时都可以拿来煮粥喝。然后还要多吃点水果蔬菜,促进排泄,减少体内的废物堆积。
但是有的食物却不能多吃,比如说酒类、冷饮、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不仅难以消化,会加重水谷堆积,而且还容易伤害肠胃脾脏,进一步加重湿气聚集,所以要控制一下。
第三,中医调节
常见的治理药物包括: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三仁汤等,都有助于去除湿气,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里不建议自行用药,而是应该看过中医之后,根据专业配方来服用。除此之外,中医调节还包括艾灸、拔罐等方式,都是去湿气的好办法,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需要先提前确认自己的身体情况。
第四,远离湿气聚集之地
湿气的堆积,其实也可能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长期生活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湿寒之气也容易入侵人体,所以我们需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多通风,然后被子衣物常拿出去晒一晒,或者买点衣柜干燥剂,赶走湿寒。
结语:本文主要和大家讨论了关于湿气的一些知识点,湿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如何保持身体内的湿气平衡,是我们需要学习了解的。对于体内容易聚集湿气的人来说,学会辨别湿气的存在,并且进行科学调理,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