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孩子从小的生活习惯有关系。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家长对小孩爱护有加,孩子冷不得、热不得,整个就把小孩当成暖房中的花朵。
时间长了,一方面孩子对寒冷空气不耐受,一旦遇到冷空气就会出现感冒。另一方面,小孩在室内待久了,缺乏适当的运动,四肢的功能也随之下降,脾胃得不到锻炼,气血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为气虚体质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稍微活动就出汗是气虚了白天气温不高,也没干什么重体力活,稍微动动就出汗,汗还嗖嗖的冷。这是为什么?一方面是卫气不足了,自己身体的大门敞开了,固护的作用减弱了,机体的津液就变成汗液从肌肤里面出来了。另一方面,机体能量运行需要一个推动器,这个推动器就好比气的温煦作用,气虚了,气不足了,气的温煦功能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就会出现冷汗。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冷汗,出冷汗是身体在与我们对话,提醒我们它出了问题。
内脏下垂,是气虚不能固摄了我们知道,气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固摄作用。为什么我们人体各个器官能够在它固有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器官的位置不会随意变动,就是因为气发挥着固摄的作用。要是气虚了,自然固摄的能力就下降了,这个时候女的就会出现子宫下垂,下腹有东西要掉出来的感觉。平时就会腰酸背痛,严重时还会有尿频、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顺畅的感觉。有人还会出现胃下垂,上腹部不舒服,饱胀;饭后会恶心、嗳气等。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心悸、头痛等症状。有人还会出现肾下垂,表现为腰部酸痛、尿频、尿急、下肢浮肿、腹胀、恶心、呕吐、失眠、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
因此,气虚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气虚不仅仅是气不够用了,休息休息就会恢复,更重要的是气虚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我们只有把偏颇的气虚体质调整过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气虚的人吃什么我们知道,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气主要就是靠脾不断地消化吸收食物的水谷精微,然后转化成气的。所以气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白扁豆、蘑菇、大枣、桂圆、粳米、鸡肉、牛肉、鳝鱼、花生等。水果,可以适当多吃樱桃、葡萄。
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补气常用黄芪与山药黄芪,是中医极为常用的补气中药,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气虚体质偏于肺气虚的人最为适合。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可以称为“表虚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根据医家习惯,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则补气之力更佳,气虚体质的人食之更宜。
山药,是我们菜里经常见到的一种食物,补脾气的作用特别好。山药里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气虚体质偏于脾胃气虚的人就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山药。我们可以用土鸡炖山药煨汤喝,用鲜山药克,鲜鸡块克炖服。山药半炒半生,既补脾气又益脾阴。所以我们可以用干山药,一半炒熟,一半生用,研为细末,每次20克,加适量白糖食用。
猜你喜欢看
头部爱出汗,但容易拉肚子?湿寒和湿热同时存在,3招解决支招: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这回给大家说个明白气失调——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气脱,带解决办法我是如何免费领取到iphoneX手机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